首页

女王高跟马眼

时间:2025-05-28 03:32:27 作者:以旧换新如何以点带面 浏览量:90035

  以旧换新如何以点带面(人民时评)

  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契合了居民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需求,更在供给端开辟出增量空间,实现了“政策杠杆—消费提振—市场扩容”的良性传导

  突破1000万份,这是去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补贴申请量。

  超1亿台,这是去年8月加力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以来消费者累计换新家电数量。

  “五一”假期,仅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就超过7万份,生动反映了假日消费的火爆。

  这些亮眼的数据印证着,政策加力与领域扩容双轮驱动,消费品以旧换新正成为撬动内需的重要杠杆,既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,更在经济发展全局中释放出乘数效应。

  汽车、家电等大宗消费是拉动消费、扩大内需的牛鼻子。以旧换新政策犹如一把“金钥匙”,精准打开了市场增长的新空间。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,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.6个百分点,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;4月份,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、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,同比分别增长38.8%、33.5%,均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,有力支撑市场销售增长。应该说,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契合了居民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需求,更在供给端开辟出增量空间,实现了“政策杠杆—消费提振—市场扩容”的良性传导。

  消费“焕新”,也是促进产业链升级的大戏。今年前4个月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42.9万辆和430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48.3%和46.2%,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2.7%,成为制造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的生动注脚。在家电市场,节能高效产品也成为主流选择。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,找准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,有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、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。

  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深层价值,还在于畅通资源利用,助力循环经济发展。上海将再生资源回收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保障;湖南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,去年废旧家电回收量达750万台套,同比增长14.3%。去年,全国新增智能化社区废旧物资回收设施1.1万余个,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达到846万辆、同比增长64%。借助以旧换新,打通资源循环利用的堵点,就能促进形成“生产—消费—回收—再利用”的“绿色闭环”,持续壮大绿色循环经济。

  以旧换新的便利程度,关乎政策效果。持续优化以旧换新流程,发展“互联网+二手”等新模式,才能让以旧换新的链条更短、成本更低、体验更优。比如,江苏消费品以旧换新平台开通10个家电购新补贴资格申领渠道,并实现全渠道支付,让消费者充分享受便捷高效的换新体验。从当下看长远,在以旧换新政策落实中,进一步找差距、补短板,创造更多扩大内需的新场景,方能激发投资消费的更大潜能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(人民日报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渔船回港、人员上岸……各地提前防御应对台风“格美”

吴心伯指出,尽管美国一再表示不支持“台湾独立”、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,但美国政府说一套、做一套。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最重要的共识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。但过去多年,美方把台湾当作重要筹码来遏制、制衡中国。美方在双边关系中越来越多地打“台湾牌”,中方必须应对新的趋势和变化,要有所行动,也要采取对策。

首批2台出口哈萨克斯坦干线货运内燃机车在辽宁大连下线

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在致辞中指出,东北大学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,积累了丰厚的红色基因和精神文化谱系,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,也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。近年来,学校出台《全面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工作方案》,构筑特色教学模式,打造实践育人品牌,创新开展制度自信教育,将爱国主义教育全方位融入思政课和各类课程,不断增强课程的针对性、有效性,实现入脑入心、培根铸魂。

追光的你丨诗意青春

诺贝尔奖委员会委员、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教授汉斯•弗斯伯格曾对此作出高度评价:“上世纪60至70年代,屠呦呦在中国参与了抗疟新药的研发工作。青蒿素的成功提取引发抗疟新药品的研发,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。”

“70后”交通银行行长刘珺任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

至今,得益于玉米清洗新方式、膜生物反应器技术、马铃薯水汽转化技术等创新实例,百事公司已实现节水数十亿升水,并持续向“净水正持计划”目标前进。凭借在企业透明度和安全用水领域的卓越表现,百事公司获评全球环境非盈利组织碳信息披露项目(CDP)2023年度A级企业,于参评的21,000家企业中名列前0.5%。

险胜日本队,中国女篮第七次获得亚运会冠军

挪威三文鱼降价30%、南美白对虾价位大幅下降……这个夏天,消费者们发现海鲜价格更“亲民”了。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,随着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养殖发展迅速,中国海产品供给体系越来越完善,今年上半年,中国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超5%。海鲜价格是怎么“打下来”的?海产品养殖有什么门道?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